西周末年,周室衰微,各诸侯国势力渐起。郑国第二证券,在郑武公的治理下,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。郑武公的夫人武姜,乃申国国君之女,她为郑武公生下了两个儿子,长子寤生,次子共叔段。
然而,寤生的出生却极为不顺,是难产降临人世。这一过程让武姜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与惊吓,自那以后,武姜的心中便对寤生产生了深深的厌恶,甚至连带着他的名字都取为 “寤生”,仿佛要将这份痛苦永远铭记。与之相反,小儿子共叔段顺产出生,模样可爱,武姜对他宠爱有加,捧在手心怕摔了,含在嘴里怕化了。
随着时光流逝,两个孩子渐渐长大。武姜对共叔段的偏爱愈发明显,无论是衣食住行,还是言行教导,她都给予共叔段最好的。而对于寤生,武姜则常常冷眼相待,稍有不顺心便斥责打骂。在这样不公平的环境下成长,寤生的内心虽充满了委屈与不解,但他生性坚韧,默默承受着一切,努力学习治国理政之道,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能。
郑武公二十七年(公元前 744 年),郑武公病重,武姜认为时机已到,多次向郑武公请求,希望能废黜寤生的太子之位,改立共叔段为太子。然而,郑武公深知寤生的贤能,并未答应武姜的无理要求。不久后,郑武公病逝,寤生顺利即位,成为郑国的国君,即郑庄公。
展开剩余82%武姜请封,共叔段野心膨胀郑庄公元年(公元前 743 年),武姜眼见自己心爱的小儿子没有得到国君之位,心中满是不甘,于是她再次找到郑庄公,为共叔段索要封地。起初,武姜请求将制地封给共叔段,郑庄公深知制地地势险要,战略地位极其重要,便委婉拒绝道:“制地是形势险峻的地方,虢叔曾经死在那里,其他地方都可以听命。” 武姜碰了钉子后,并未善罢甘休,转而请求将京城封给共叔段。京城规模宏大,甚至超过了郑国都城,这一请求明显违背了礼制。但郑庄公念及母亲的情面,犹豫再三后,还是答应了下来。
大臣祭仲得知此事后,忧心忡忡地劝谏郑庄公:“京城大于国都,不能封给庶出的兄弟,这不符合祖制,恐怕会留下隐患啊!” 郑庄公无奈地叹息道:“这是我母亲武姜的意思,我不敢违背她的意愿。” 共叔段受封京城后,得意洋洋,自恃有母亲的宠爱,开始肆意妄为地扩充自己的势力。他下令加高城墙,储备粮草,打造兵器,招募士兵,还将郑国西部与北部边境地区,作为自己的封邑,并进一步延伸到廪延。一时间,共叔段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,几乎掌握了郑国近半壁江山。
公子吕见此情形,心急如焚,向郑庄公进谏道:“主公,共叔段的野心昭然若揭,他的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您的统治,您应该尽早采取措施,除掉这个隐患。” 郑庄公却只是微微一笑,意味深长地说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,你就等着瞧吧,他迟早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。”
阴谋败露,兄弟反目成仇郑庄公二十二年(公元前 722 年),共叔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,便开始与母亲武姜秘密谋划,准备发动叛乱,夺取郑国国君之位。他们约定,共叔段率兵攻打郑国都城,武姜则在城内作为内应,届时打开城门,里应外合,一举推翻郑庄公的统治。
然而,郑庄公并非等闲之辈,他表面上对共叔段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,实则早就在暗中密切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。在共叔段和武姜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之时,郑庄公早已截获了他们的密信,掌握了确凿的证据。
当得知共叔段即将起兵的消息后第二证券,郑庄公果断下令,派将军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,前去讨伐共叔段。共叔段毫无防备,面对郑庄公的大军,顿时惊慌失措,节节败退。他先是逃到鄢城,企图负隅顽抗,但很快鄢城也被郑庄公的军队攻破。无奈之下,共叔段只得逃亡到共国,从此一蹶不振。
逐母发誓,心生悔意共叔段叛乱失败后,郑庄公对母亲武姜的行为感到无比愤怒和失望。他无法理解,母亲为何如此偏心,为了共叔段的野心,竟不惜背叛自己,置郑国的安危于不顾。盛怒之下,郑庄公将母亲武姜安置在城颍,并立下毒誓:“不到黄泉,不再相见!”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郑庄公的怒火渐渐平息,心中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却日益浓厚。毕竟血浓于水,武姜再怎么不对,也是自己的母亲。郑庄公时常想起小时候,尽管母亲对自己不好,但也曾有过一些短暂的温暖时刻。他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,不该对母亲说出如此决绝的话。可是,作为一国之君,他又不能轻易违背自己的誓言,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矛盾之中。
颍考叔献计,掘地见母正当郑庄公为如何与母亲和解而苦恼时,颍谷地区管理边疆护卫的官吏颍考叔听闻了此事,他决定帮助郑庄公化解这一难题。于是,颍考叔特意带上一些珍贵的贡品,前来拜见郑庄公。
郑庄公见颍考叔前来献礼,心中十分高兴,便设宴款待他。在宴席上,颍考叔故意将一些美味的食物放在一旁,不吃也不碰。郑庄公感到十分奇怪,便问道:“你为何不吃这些美食?是不合口味吗?” 颍考叔恭敬地回答道:“回禀主公,我家中还有老母亲,我平时孝敬她的食物,她都已经尝过了,唯独没有尝过您赐予的肉羹。我想把这些食物带回去,让母亲也尝尝。”
郑庄公听后,不禁感慨万千,叹息道:“你有母亲可以孝敬,真是幸福啊!而我,虽为一国之君,却连母亲都不能相见。” 颍考叔故作惊讶地问道:“请问主公,这是为何?” 郑庄公便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和立下的誓言,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颍考叔。
颍考叔听后,沉思片刻,然后说道:“主公,这其实并不难解决。我们可以派人挖一条地道,一直挖到地下泉水涌出,在地道中修建一座宫殿。这样,您和母亲在地道中相见,既没有违背誓言,又能实现母子团聚,岂不两全其美?” 郑庄公听后,眼前一亮,心中顿时豁然开朗,对颍考叔的计策赞不绝口。
地道相见,母子冰释前嫌于是,郑庄公立即派人按照颍考叔的计策,开始挖掘地道。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,地道终于挖成,地下泉水也汩汩涌出。郑庄公和武姜分别从地道的两端缓缓走进,当他们在地道中相见的那一刻,两人的眼中都涌出了激动的泪水。
郑庄公快步走到母亲面前,扑通一声跪下,哭着说道:“儿子不孝,让母亲受苦了,请母亲原谅孩儿的过错。” 武姜也早已泣不成声,她连忙扶起郑庄公,说道:“是娘对不起你,不该偏袒你弟弟,做出这等糊涂事。” 母子二人抱头痛哭,多年的隔阂与怨恨在这一刻烟消云散。
随后,郑庄公亲自搀扶着母亲,走出地道,坐上马车,一同回到了宫中。从此,郑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,郑庄公也更加专注于治理国家。在他的努力下,郑国逐渐强大起来,成为了春秋初期的一个强国。
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,流传千古,成为了一段佳话。它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,也告诉我们,亲情是世间最珍贵的情感第二证券,无论经历多少风雨,都不应轻易放弃。
发布于:浙江省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